97學年度北藝大共同科跨領域學習週 跨域聆聽 我們的聲音與故事
裝飾用圖

20081015

創新創造力與經濟典範:談(數位)創意產業的發展/鄭林佳執筆

當代知識領域的革命已邁向服務經濟,面對時代的新變革,想要實現自我進而勝出,文化與藝術修養日益重要。

人類社會的進程,由漁獵社會進入農業社會,1760年因蒸汽機發明踏入工業社會,如今是資訊社會。原本每個人都差不了多少,到了工業社會因為技術掌握的差別導致國家區別明顯化;又比如馬克思認為土地、勞力與資本是主要的生產要素,發展至今已由知識服務、創意經濟與體驗經濟接替。藝術家們很少談到經濟的價值模式,但若不了解這點,恐怕會錯失認識這世界正快速轉變的面向,而這相關價值鍊與競爭力的當下,正是你我的生活。

臺灣必須找出自己的路

1950年臺灣以關稅保護進口,1970年轉為加工出口,現在朝向創意經濟與知識經濟發展。舉例來說,全世界每一百部筆電,其中86部是大陸廠代工製造,因為他們土地與勞力成本較低,所以我們的獲利有限。我們不能避免的要去要了解許多現實,活在這樣的生活環境裡,認識這個情況是必須的。

「創新」是為了提昇附加價值,否則只是空想。此外,創新有「漸進式創新」,也有「顛覆式創新」。前者是讓人慢慢接受,後者是重大的革命。這種價值創造的啟發來自於使用者的需求,有需求就會有創新,來滿足需求。

文化創意產業的時代

以「知識」為主宰的經濟模式早已來臨多年,如近兩年來地球暖化逐漸為人所重視,綠色經濟成為人類永續生存不可規避的課題。在這樣時代裡面,「文化創意產業」逐漸發出強大的力量,正如企業大師彼得杜拉克所認為的:「文化產業將是二十一世紀唯一存活的產業。」數位內容產業成為全球邁向知識經濟時代的明日之星,全球正朝高科技產業轉向文化創意產業。這也是讓許多國家翻身的轉機,例如英國這兩年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。

目前亞洲文化出現整合潮流,像韓國提出文化就是力量,香港也有這樣的概念。台灣若能做出超過我們人口五六十倍的產值出來,相信在

創新方面也會有贏人之處。希望同學知道,我們希望用科技文化來創造更好的生活,台灣現在也透過數位內容計畫(數位遊戲、電腦動畫、數位學習、數位影音應用、行動應用服務、網路服務、內容軟體、數位出版與典藏)朝這個方向努力。設計、整合、故事、同理心、意義和玩樂,會成為主宰未來的六項重點能力。勉勵同學們善用身邊的資源學習,多發揮自己有興趣的專長,多元的學習,善用台灣現有的優勢來發展知識經濟產業。

(本文由鄭林佳撰寫)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