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7學年度北藝大共同科跨領域學習週 跨域聆聽 我們的聲音與故事
裝飾用圖

20081015

紙風車/陳奕璇執筆

緣起

紙風車劇團「孩子的第一哩路-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」,緣起於吳念真、柯一正、李永豐、林錦昌等藝文界大老,深感台灣對立過度嚴重,無法掙脫非藍即綠的色彩分野,於是開始思考怎樣的實踐動能,可以轉化社會風氣,開拓大眾的眼界與心胸。於是,「孩子的第一哩路-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」誕生了。

開跑

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政治糾紛,「孩子的第一哩路-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」不申請政府補助,一切經費來自民間,不論金額,每筆捐款完全透明化的公布在網站上。每個捐款者可以藉由指定鄉鎮,回饋故鄉或是有感情連結的地方,只要一個鄉鎮的捐款金額到達35萬,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就立刻和當地聯繫安排演出。

台灣有城鄉差距 鄉下孩子未來的競爭力在哪裡? !

相較於省轄市、直轄市的孩子,319鄉鎮的孩子鮮少在童年觀賞過一齣兒童劇,有鑑於城鄉距離加深孩子們和藝術的距離,紙風車劇團透過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,希望走遍台灣319個鄉鎮,給鄉村孩子一個親近藝術的機會,啟發孩子們更多的可能性,這不但成為回饋故鄉的新方式,也是孩子們走向藝術、創意、美學和生命關懷的第一哩路。

誠如Daniel H. Pink 在《未來在等待的人》一書中談到:「創意、美學,愛與關懷,是未來人才勝出的關鍵。」為了培養孩子擁有創意,解決時代快速變革所產生的新問題;培養美學,陶冶心靈的同時也培養了全球競爭力;儲存愛與關懷的能力,學習聆聽、包容和照顧弱勢團體,「孩子的第一哩路-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」至死方休,第二哩路、第三哩路還會持續不斷地走下去。

實踐理想

還記得這個想法剛提出的時候,任團長為之怔忡!劇團要怎麼生存下去?有可能以這樣的方式藝術下鄉嗎?是否太過理想化?諸般疑惑湧上心頭,但吳念真的一句話:「你們還年經,現在不做,甚麼時候做!」堅定了任團長的信念,就此投身於文化藝術的變革力量,期能轉變政治文化導向。

「孩子的第一哩路-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」至今演了151場,絕非一蹴可幾,緣自許多人的愛護和劇團的行動。為了小朋友燦爛的笑顏,原本的impossible成為possible。如果你發現某一件事是你很感興趣的,何不throw yourself in?這是團長經營兒童劇團以來不變的信念。其次,團長也語重心長的表示:藝術工作者不能單向的期待自己的想法被接受,更要站在觀眾的立場思考「誰需要藝術」,因為藝術源自於生活,不要忘記它和我們的生命是緊緊連結在一起的!

本文章由陳奕璇撰寫

沒有留言: